中国优选-免费送彩金68元

当前位置: 免费送彩金68元首页 > 奋斗生活 > 正文
不愁销路的“超级蔬菜大棚”
来源:河北新闻网| 发布:2022-01-10 11:52:31.0 奋斗生活

来源:河北新闻网


在秦皇岛市抚宁区下庄管区刘庄村边上,4个“超级蔬菜大棚”格外醒目。每个大棚约3层楼高、10余米宽,延伸近200米。大棚里面,智能灌溉和温控系统全面覆盖,新栽植的1万多株黄瓜幼苗成行连片,一眼望不到边。

这些大规模、高标准的蔬菜种植大棚的主人是秦皇岛食正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洪军。他在不断摸索中专心念活自己的“种菜经”,随着市场销售模式的转变和消费转型升级,不断调整发展方向,走中高端蔬菜种植路线,以现代园区建设引领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让农产品也能走中高端路线

从蔬菜种植到产出的每个环节,他都要亲力亲为。从事农业种植不过6年的时间,他却对种植技术和管理了如指掌。

张洪军原本做弱电工程,业务曾发展到华北地区的多个城市。2012年,他转行为北京的一些销售平台做农产品采购,开始涉足农业。

采购连接产与销两个环节。在不断摸清市场需求的同时,张洪军逐渐对蔬菜种植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也逐渐萌生参与蔬菜种植的想法。“采购始终是被动的,农产品良莠不齐,找到量大、品质好、稳定的货源并不容易,只有亲自抓生产才能掌控产品品质。”

2015年,张洪军成立秦皇岛食正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农户合作种植。

 

转行从事农业,张洪军边做边学,学习植物生理学、肥料学、环境学等,在自学和实践中摸索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渐从外行变成内行。

2017年以来,生鲜新零售模式兴起,各大平台纷纷加入生鲜市场,张洪军感觉新的机会来了。他开始承包大棚搞蔬菜种植,提高产品的可控性,与大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北京第一家“盒马鲜生”卖出的第一批西红柿就是他供应的。

“平台竞争靠流量,但‘养’流量就必须靠产品。”在生鲜市场的争夺战中,张洪军看到,市场竞争最大的“痛点”在于缺乏产量大、标准化、高性价比的货源。

如何攻破市场的“痛点”?张洪军想出的“招儿”是:按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精神,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建设高标准大棚,实施农业现代化标准化生产。

2020年,抚宁区大力度对外招商引资。在政府支持下,张洪军流转土地建起4个“超级蔬菜大棚”,从包棚种植转向自建园区,朝着产业化发展迈进。

 

“能吃出小时候味道”的有机蔬菜

一个大棚,占地10亩,棚内种植面积只有4亩,投资近百万。在一些菜农看来,大棚建成这样“不靠谱”,可张洪军知道,这样的大棚才是种出优质菜的“金窝窝”。

走进大棚,一条条线从棚顶垂下,将一棵棵西红柿秧提起,一串串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秧苗上,生机勃勃。

“来,尝尝,咱这西红柿绿色无污染,甘甜又多汁,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张洪军摘下西红柿让笔者品尝。

果然,西红柿酸中带甜,味道纯正。

在大棚里参观,头顶上不时传来嗡嗡声。原来,随着阳光照射,棚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棚顶的塑料“外衣”自动卷起通风。与此同时,张洪军的手机收到棚内最新情况提示。

“目前,智能化管理覆盖整个生态园区。自动控温、智能滴灌等设备一应俱全,通过手机就能控制棚内环境。”张洪军打开手机,管理软件上显示出温度、湿度等各种参数。

高标准大棚为高品质、标准化种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普通大棚种3棵秧苗的空间,我这儿可以种5至6棵,即使在严冬大棚也能实现隔天一采摘,比普通大棚采摘时间缩短5至7天,采摘周期可长达1年。此外,利用棚外空间,园区可进行越夏种植,解决夏季棚内温度过高影响作物生长等问题。”张洪军说,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和延长采摘期等科技手段,亩产产量和质量不降反升,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为满足中高端市场的消费需求,张洪军引进国外优质品种,不断改良种植技术,充分利用残果、茎叶等制成酵素肥,与其他有机肥料配比混合,水肥一体输送给秧苗,做到整个种植系统的生态循环。同时,补充钙、鱼蛋白等营养元素,让作物“吃”得好、长得壮,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和产能。

丰产更要丰收,种出好产品还要找到好销路,而张洪军只需要专心搞种植,他完全不用为销路发愁。

刚种的黄瓜40天左右能上市,客户已经打来5万元预付金,每斤售价基本全年稳定在6元钱。张洪军说,目前,4座大棚的蔬菜全部是订单种植,今年预计年产量20万斤,年收入达180万元,产量和收入将比去年增长一倍。

张洪军说,这4个大棚的产品仅能供应部分北京市场。眼下,他正加快园区扩建步伐。“最近正在与两家公司洽谈,预计吸引投资5000万元,流转土地500亩,建设50个高标准大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