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免费送彩金68元

万里茶道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思考

2021-08-26 11:50:55.0 来源:中国网-电商中国

黄柏权 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 湖北大学万里茶道研究院院长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万里茶道自上个世纪90年代,被一些学者和文化人重新拾起,通过像邓九刚先生这些文化人的挖掘、整理,这条文化线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正式启动是2012年湖北省文物局等单位在赤壁召开的“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从那时算起至今万里茶道申遗已经整整十年。十年来,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从三个方面汇报,一是万里茶道申遗以来保护所取得的成果;二是这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三是怎么弥补这些不足。

  一、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果

  万里茶道申遗这十年来,万里茶道保护取得了如下显著成果:

  第一,沿线各地对万里茶道沿线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抢救、搜救、调研、整理。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成果,也出版了一系列资料集。

  第二,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遗产点进行了有效的保护,而且建立了有效的保护机制。

  第三,一些地方出台了保护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管理办法或者是单行条例,像安化就颁布了《安化黑茶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目前整体看:管理办法、条例、地方性法规比较少。

  第四,文物部门及民间组织、学术单位召开了一系列以保护万里茶道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工作推进会,比如万里茶道协作体就召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会议。通过这些会议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保护办法和保护措施,促进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五,发布了联合申遗宣言,像《赤壁倡议》、《赊店共识》、《武汉共识》等这样一些文件,对万里茶道的价值和保护形成了初步的共识。

  第六,通过协商确立了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省是湖北省,牵头市是武汉市,这样便于申遗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第七,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编制了《万里茶道(中国段)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这个文本经过多次的讨论,最后成为万里茶道纳入预备名单的重要依据。

  第八,沿线各省区在沿线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按照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遴选标准,对各个地区纳入万里茶道预备名单进行了推介,最后经过专家评审,在沿线确立了45个遗产点,初步纳入预备名单。

  第九,举办了万里茶道文物巡回展,目前已经在湖北、河南、山西、内蒙、福建等省进行巡展,巡展还将继续。

  第十,万里茶道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专项规划(2018-2035)》,并纳入“十三五”大遗址保护规划。

  第十一,2019年3月万里茶道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第十二,一批万里茶道沿线的茶叶制作技艺和一批遗产点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十三,2020年12月在武汉成立了“万里茶道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

  第十四,在万里茶道协作体的组织下绘制了《万里茶道全图》,并进行了修改,为万里茶道申遗和保护提供了空间上的依据。

  第十五,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活动,扩大万里茶道的影响和知名度。比如说协作体在两个国际茶日举办了很有意义的宣传活动,对推动万里茶道申遗、扩大其知名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十六,理论研究推动了保护工作。在这过程中,包括民间团体、高校、学术机构对万里茶道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出了一批理论成果,成为保护万里茶道文化遗产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料和学理依据。

  以上是万里茶道的申遗所取得的成果,但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内容等我们去总结与挖掘。

  二、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不足?

  第一,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抢救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目前我们对沿线主要的市镇及重点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梳理、保护。因为万里茶道,特别是茶源地涉及到的空间在非常偏僻的地方,这些遗产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挖掘、梳理。

  第二,理论研究还不足以支撑申遗和保护。虽然我们这几年对万里茶道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但是整体来说,这些研究都不系统,特别是没有放在国际化的视野下来研究万里茶道,万里茶道为什么产生?是在当时全球化和全球工业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我们研究的视野还显狭窄,难以支撑万里茶道的申遗和保护。

  第三,宏观统筹还不够。我们虽然成立了协作体,成立了联盟,但由于万里茶道涉及到国内八省区,还有许许多多的地市州,包括安徽,以及俄罗斯、蒙古的城市。这种自下而上的申遗要真正把它协调起来难度非常大。

  第四,国际间的协作没有进入实质的联合。国际间的保护和申遗现在基本上还是在会议层面上进行,工作层面现在开展得非常不够。

  第五,保护利用功利性现象比较突出。我们目前所进行的保护一是为了申遗,二是为了单纯的发展旅游,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保护文化遗产,不只是这个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要把文化遗产系统保留下来,留给我们的子孙,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第六,“三茶融合”有待进一步的推广。现在只在少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全面推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七,茶文化的传承传播有很大的空间。虽然我们做了很多的宣传,但是中华茶文化在我们老百姓当中,特别是在青年人当中现在市场还不大。年轻一代主要喜欢西方饮食,因此,茶文化的传承传播空间依然很大。

  第八,万里茶道茶文化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做了许多工作,万里茶道的知名度远远没有达到丝绸之路的影响力,甚至不如西南的茶马古道。

  三、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万里茶道保护要进一步做好下面的工作:

  第一,真正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协调机制,推动多方面的合作。比如政府职能部门和民间组织、学术单位、沿线各个地方怎么合作,特别是与俄罗斯、蒙古国真正的合作,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要有行之有效的机制。当然这个工作非常难,这个机制如何来建立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第二,要加强对整个线路的整体保护规划和整体管理办法的制定,现在还没有一个万里茶道沿线的整体保护规划。

  第三,继续推进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搜集工作。特别是对边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还要加大力度进行,一些口述史如果现在不抢救,以后关于万里茶道的记忆就难以找回。

  第四,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支撑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和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包括“三茶融合”都需要理论来支撑。

  第五,尽快启动万里茶道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公园,并纳入了“十四五”规划,现在长城、大运河、黄河、长征线路已经正式纳入国家文化遗产公园,纳入其中的项目都是属于文化线路遗产。万里茶道要尽快挤入这个行列。国家文化遗产公园比原来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空间更大,范围更要广,尽快进入才能更进一步对它进行系统保护。

  第六,要全面推进“三茶融合”,塑造万里茶道品牌。7月份在《中国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栏目中我写了一篇题目叫《万里茶道:跨越亚欧大陆的“世纪动脉”》的文章,算是对万里茶道品牌的推荐。

  第七,要多方面推进中华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包括正在着手的万里茶道数字博物馆、《万里茶道读本》这样一些系统宣传万里茶道的作品,要用多种方式传承传播中华茶文化。

  第八,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宣传万里茶道,扩大它的影响。以前我们宣传确实很多,可是针对性、计划性还不够。

  我们要借助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全面、系统、整体地对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从而推动万里茶道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网站地图